前陣子看了個短片,說的是時下年輕人對於社交媒體的過度依賴和感情寄託導致而無法好好的面對世界,變得過分自卑,也因此容易對自己的人生進度感到懷疑。
這時代的人太喜歡比較。我不否認我也總是在在潛意識做這一件事。
看到身邊的人做了什麽,達成什麽,擁有什麽就會開始對比自己的現狀,然後差距太遠就開始自艾自憐 – 不是懷疑自我能力就是怨天怨地怨機遇。
社交媒體就像百貨公司的展示窗,展示了每個人最想要別人看到的那一部分。老實說,你看過多少不愉快的展示?
某一天,有個朋友告訴我:“你的生活是我的夢想” 。當下有點尷尬,也讓我開始省思:我寫的東西會不會也讓大家覺得我的生活似乎很多姿多彩?或我這人就那麼豁達開朗正面?
只是 Instagram 裡的我不是全部的我,在這些文字裡的也不是全部的我。
在這樣不良風氣的社會裡,我覺得還是有這個小小責任告訴大家:沒有。我生活不盡完美,也沒你們看見的精彩。就如大家的 Instagram 一樣,我的人生不是真的每個轉角都看見有趣的人事物,我只是發現:在我想把思緒轉換成字句的時候,要讓人能更感同身受,就要學會更細膩的表達當下我能注意到的一切(視覺上和感受上)。不自覺的,在我感覺有微妙情緒轉變,腦海飄過一絲想法時我就會盡力觀察周遭的情景,找尋可以增加內容的細節。
形容出來的畫面是有趣的,是完美的。因爲文字跟圖片一樣,你能選擇被展示出來的部分;你可以重組,刪除,剪輯,添加。一切内容出發於自我感受,卻不一定是屬於你的真實。
我喜歡寫字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這樣。
文字可以幫助我整理思緒,也可以把很多雜亂的感受放大縮小,偶爾還會幫助我在腦海裏美化過去的記憶 – 好像在書寫的過程中,在記錄回憶的時候,也重新的解讀了自己的經歷。
那些看似精彩的經歷裏,對我來説有趣卻不一定是他人願意經歷的經驗:比如無償的去忙得天昏地暗,比如無數次的差點在旅途中露宿街頭,比如很多自我對話的時間(a.k.a. 孤獨無伴的時候),比如用很多很多年纍計的努力換來的一個機遇。
所以不需要把我的生活當成是你的夢想,因爲我相信,你的生活,也總有那些讓別人羡慕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