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活在這世上是不是免不了“競爭”這兩個字?
我們從一出生到長大成人,大大小小的競爭 — 明的,暗的 — 伴隨著身旁甩都甩不掉。
從娃娃提時代與別人家同齡的寶寶放在一起看誰比較可愛,比較乖。到後來上學了就與親戚家的孩子們暗地裡爭個 “别人家的小孩更會讀書,更乖巧” 的头衔。上学后和同學爭個誰分數高,誰名次靠前,誰拿更多 A 。抑或争个谁的朋友多人缘好谁就能当班上的老大,呼风唤雨。
犹记得在幼儿园发生的一件小事:当时同龄的邻居家小孩和我在同一所幼儿园上学。那个时代的幼儿园也不太流行现在那种以玩乐为主的模式,我们几乎一上幼儿园就会开始学生词 ABC 之类的。我是属于那种起步有点慢的小孩吧? 还记得妈妈曾告诉我当时幼儿园英文听写 “Umbrella” 这个词她教了我好久,到最后连我阿嫲都会背了我就是依然记不好,搞得她都开始担心我的未来学习能力了。
言归正题。这邻居家的女孩其实一直以来在幼儿园成绩也算不错(啊,对!我们那幼儿园甚至还有考试和排名。)自幼儿园小班起她成绩好像一直都比我好,但最后一年我突然考了个第二名之类的吧?而她那年考了第五名。然后她对我说:你能不能把这名次让给我?我说不要,然后她好像就有点生气地不理我了。
我其实也不知道为何当时 6 岁的她如此介意,或许是父母给予的压力,或许是自我荣誉感较强,或许是纯粹不甘心自己输了。但无论年龄大小,这世界不可能没有竞争,也不会突然间人人平等,我们能做的只是去改变自己的心态去面对竞争,去消化竞争。
虽然说竞争也不一定都是坏事,毕竟竞争使人成长,使人上进,使人不敢安于现状。
我一直觉得我也算是努力竞争过来的人了。但原来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竞争激烈:平平安安的在城市里长大,进入小有名气的中学,家境尚可,成绩优越。靠着贷学金奖学金进入了大学,而在国内毕业后申请工作也没经历多大风浪,几乎是一发即中。但当然对自己公平点来说,我也有付出我相对的努力,这一切也不是我一路躺平什么都不做就有的结果。只是同样的努力,在来到了一个不利于自己优势的地方后,感觉像打游戏突然进入了艰难模式,每一步都像在打 Boss。
爸爸以前告诉我:”人生每一个阶段,每换一个环境就是要决定往更大更竞争的地方去,或是选择待在舒适圈里继续发光。看你要在大庙里当小和尚,还是小庙里当大和尚。”
现在也算开始真的明白了。
来了德国后,上学倒还可以。班上环境国际化,同学们都来自不一样的经历背景,强项各有千秋,倒也见识了不少有趣的灵魂。
只是一踏出社会,那个残酷还真不是一般般。毕竟身为非国人在就职市场本来就比较不被优先考量,而在外国人里头要出人头地也真没那么容易。竞争为其一,运气为其二。外加许多不定因素:如语言能力,软件技能(建筑 CAD 软件每家公司用的都不一样,软件跟语言一样,一阵子不用就几乎等于自废武功,而近十种不一样的软件是要怎样都上手?),当地工作经验背景,和你的设计风格合不合该公司胃口等等的条件都让其更具挑战。
唉,主要还是语言能力。在不说英文的国家里,自身语言能力多强,即使你会说上 4 国语言也没什么用,因为只要德语不好,就其余都免谈。
在竞争中还要坚持自我不放弃底线才是最艰难的。工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等条件依旧希望一样不落。磨了好长一段时间,人生自我怀疑到极点老天才终于开始赏脸给了一大簇曙光。投了近 200 份求职信,面试了 20 家公司,总结就大约 7 – 8 家给了 offer。
好不容易競爭完工作部分,以為快要鬆口氣好好努力生活,卻發現換個大城市生活原來有錢付房租不算什麼,畢竟你還得先有房子住才行。而租個房子這件事遇到的竞争竟然比找份工作還更激烈。一间價格不太过分,約 30平方米大小的單人套房隨隨便便就是一兩百人在搶。
我的天呀,这。。。煩不煩呀。
现在真的就只希望这一切快尘埃落定,我这心情随着这些无穷无尽的竞争患得患失的实在太难受了! (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