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說從來都沒離開過家自己在外生活。旅行再久,還是會有回家的一天,心態不同,狀態就不會相同。
記得 Alex 說過我應該離開家生活看看,那麼多年如果這是唯一的定律,那就該打破一下,看看會有什麼改變。
在外的這一個半月,我其實也沒有特別想家,畢竟本來就不是個群居動物,孤獨的時光對我來說實屬平常,但時間越長越開始有那麼些緩慢襲來的孤獨感。
其實最可怕的不是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而是在群體中覺得孤獨。選擇和被選擇是個長久以來非常殘酷的問題,我們都喜歡成為選擇的那一位,卻總會不小心的被選擇。這些年過得太舒服自在,被暖暖的包圍在充滿同類的泡泡裡,一時間都快忘了在大環境裡我總是多麼的掙扎。
如果說尋找同類像是抱著收音機胡亂轉台伸長天線尋找對的頻道,我想我還沒真的找到。
人生豈能一直順遂?還好遠方那時差七個小時的國度,總能及時送來赤道的溫暖,憂鬱才得以離得比較遠。
看見同學寫的一篇文章 The Notion of Heimat,說家是你不需要解釋自己的地方,是你覺得舒服自在,你有所屬的地方,是你在人生亂套的時候去避難的地方,是你重新啟動自己,恢復元氣的地方。家是與你能量共振的,一個地方或一個人。
我的家都在遠方,但卻離我很近。
▷▷▷
我還在這裡尋找屬於我的頻率,在每一個沉默的角落。我還沒找到,但我想我會的。